开云电竞开云电竞开云电竞)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诸如发电侧的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UPS、输电侧的、换流阀,用电侧工控领域的变频器、储能领域的双向变流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电机控制器、直流充电机等。
据中自传媒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达214.1亿元左右,销量近300万台,装机容量6200万kW,其中中压变频器占比近15%。在中低压变频器市场格局方面,排名前五均为非陆资(外资及台资)厂商,其分别是ABB、西门子、安川、台达和施耐德,合计市占比近70%,其中ABB、西门子市场份额分别达16.6%、15.4%。与此同时,诸如汇川技术、英威腾、新时达、合康变频等本土厂商已跻身前十,其中汇川技术市场份额最为领先,已达3.4%。在高压变频器市场格局方面,本土厂商虽占据近80%的通用领域市场份额,但高端领域依然被外资品牌主导。
过去几年受宏观经济疲软影响,我国变频器市场规模整体处于震荡周期,2016年以来随着下业景气度的稳步提升,变频器市场规模逐渐反弹,据前瞻产研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变频器市场规模达495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4.7%,延续了自2016年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的态势。
在国内变频器市场表现方面,据前瞻产研统计显示,2020年Q1欧系品牌占比达56%,日系和本土系分别占比13%、31%,本土品牌主要集中在OEM市场。不管是在技术引领还是在品牌认可度方面,目前欧系品牌变频器仍占据主要地位,而本土品牌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据前瞻统计口径,自2017-2020 Q1欧系品牌变频器在整体市场占比有增长之势,而与之相反的则是,本土品牌市占比却在萎缩。
此外,据睿工业统计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国内低压变频器市场同比增长12.9%,环比第二季度增速下滑约1pct。从低压变频器市场格局来看,外资品牌仍然占据较多份额,本土及台系品牌的汇川、英威腾和台达市场表现较好,尤其是汇川,其市占率与外资龙头ABB、西门子共处第一梯队。
从具体市场格局表现来看,第一梯队长期被ABB、西门子和汇川占据,其余厂商市占比较小,差距明显。跻身市场前十大品牌及其市占比依次是,ABB 18%、汇川16%、西门子15%、施耐德7%、英威腾7%、丹佛斯6%、台达5%、三菱电机4%安川电机4%。整体而言,在国内低压变频器市场,各个厂商市场排名座次较为稳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无疫情因素扰动,口罩机等防疫设备较少使用低压变频器;2)市场前三名在其优势行业地位稳固,ABB与西门子在冶金、油气等行业建立了较强的技术和品牌壁垒,汇川在电梯驱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3)工程传动市场份额变化相对较慢。
低压变频器控制算法是核心,高压变频器在复杂应用领域硬件结构和算法均有较高技术壁垒:低压变频器硬件结构较为成熟,控制算法之间的差异对产品性能影响较大,目前的发展方向是在硬件结构上优化滤波、散热等设计,减小体积并提升可靠性;软件上优化算法,提升在不同场景下的易用性。高压变频器在矿山提升设备、船舶全回转吊舱等复杂应用中技术壁垒较高,需要在硬件结构、对应的控制算法上突破较多技术壁垒,这部分规模小但是利润率极高的市场吸引了西门子、ABB等外资龙头开发了M2C等多种适用于大功率复杂应用的拓扑结构。
高压变频器下游大多为高耗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需求旺盛;同时在环保、节能等多种趋势助推下,我国高压变频器市场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我国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达133亿元,同比增长6%。
在高压变频器领域,由于技术先进、进入时间早等优势,外资品牌拥有80%左右的市场份额。2011年排名市场前三的分别是德国西门子,瑞士ABB和法国科孚德机电(converteam),三家公司合计市场占有率达到60.5%,行业集中度较高。利德华福以7.2%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此后,随着以汇川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成立相关事业部,在持续的资本投入和技术攻关之下,开始向高压变频器领域渗透。
从2010年开始,由原华为-艾默生系走出创立的汇川技术、英威腾等一批优秀企业陆续上市后,不断通过资本、人才、技术和产品的积累与延伸,显著提升了国内品牌的竞争力。这期间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和专机是本土品牌抢占外资份额的突破口。到2015年前后,当国内300家余家变频器厂家还在围绕技术门槛较低的面向中低端应用的V/F型变频器,展开价格混战之时,而少数以汇川技术、英威腾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开始掌握矢量变频、三电平等核心技术。此后,随着这些领军企业在“技术+价格+服务”多重优势加持下,持续不断地抢夺国际品牌的市场,并积极向高端领域进发。
有研究指出,目前自动化行业的竞争主要是应用层面的创新,考验的是提升投入产出比、控制扩张边际成本的管理能力,且行业格局已比较清晰。一方面,本土头部企业进入深度的国产化替代时期,并迫使外企在市场上专攻为守,甚至出现趋势性收缩;另一方面,国内自动化企业已基本结束野蛮式发展,竞争态势由低价规模竞争上升到技术竞争,而2011年之后诞生的初创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反而是较早建立的大中型企业发展更快,而像汇川技术这样的本土老厂商当前市值已突破千亿元大关。
从消费者选择品牌时考虑的因素来分析,产品稳定可靠、售后服务、产品功能满足需求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英威腾的变频器产品性价比较高,产品线完善,汇川技术是国内技术积累最为深厚的低压变频器企业。这两大企业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现在的资金实力来说,都是目前本土最具代表性的低压变频企业。
据2014年1月东方证券研究院相关研报指出,在当时的低压变频领域,国际一流品牌的故障率在1-1.5%,汇川、英威腾的故障率在1.5%左右,这些本土品牌在产品性能上已能与国际一流品牌一较高下,在售后服务方面更是具备先天的优势。也正是基于以上种种优势,同时以抓住进口替代为契机,汇川和英威腾两大企业菜从小公司逐渐成长为大中型企业。
自2003年创立之初,汇川技术主要业务是低压变频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2004年推出了通用变频器 MD280,并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攻克了当时尚属技术高点的电机矢量控制技术,推出了模块化矢量变频器MD300/320。在专业细分市场,比如在电梯领域,通过将电梯控制器和变频器进行集成,汇川在2005年推出了NICE 系列电梯一体化专机。伴随矢量变频器的推出和电梯一体化专机在电梯市场上的成功,助推汇川成为我国工业自动化龙头厂商,尤其是在国内低压变频器市场,其已与西门子、ABB并驾齐驱。
今年前三季度,汇川技术实现营业收入80.9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9.08亿元增长31.90亿元,增幅为65%。净利润为14.98亿元,去年同期为6.46亿元,同比增长8.52亿元,增幅为131.93%。自2010年9月28日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以来,汇川已累计盈利85.23亿元,年均盈利近8亿元。截至2020年10月,其市值已突破千亿。
自创立至2015年左右,汇川变频器及其相关产品一直占据其总营收过半,此后该业务板块占比持续降低。财报显示,2019年汇川变频器类相关产品营收占比已降至40%(40.22)%;2020年上半年该业务板块营收占比已接近30%(30.75%)。如无意外,2020年全年该业务板块营收占比将会降至30%(以下)。
面对国内高压变频市场被ABB和西门子等厂商垄断的局面,汇川技术于2013年成立工程传动事业部,立足开发面向大型项目市场的高压变频器产品。在持续的攻关和投入之下,从2016年起汇川在高压变频领域开始进入收获期。2016年12月,振华重工下属的龙源振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获得2000吨海上风电安装船的订单,是当时世界起重能力最大的风电安装船,而汇川技术为此2000 吨风电安装船的电力推进、抬升及起重设备提供全套MD880高性能多机传动变频驱动系统等。2017年4月,汇川成功交付中海油旅大LD10-1及垦利KL10-4海洋平台钻修井机全套变频驱动系统。在海洋工程领域的突破只是开始,随着近年来本土厂商的技术升级以及国产替代政策的持续深入推进,汇川高压变频器业务将逐渐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汇川技术以电机驱动与控制、电力电子、工业网络通信为核心技术层,开发出变频器、伺服、PLC、电机电控、电梯一体化、电液伺服等核心部件层,并形成了控制层、执行层和驱动层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最终建设成工控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四大设备或装备层。大平台的建设完成使得公司各项业务板块联动效应凸显,整体方案解决能力加强,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英威腾成立于2002年,2010年在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专注于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电力,以及近年来从中收获颇丰的新能源汽车此三大领域。作为本土又一领军型低压变频器厂商,在通用变频器方面英威腾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例如Goodrive系列变频器备受客户认可,以及新推出的Goodrive18系列简易型二合一变频器,有着广泛地应用市场。
与诸多变频器企业相类似,英威腾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代理销售低压变频器,突出的销售能力让其小有成就,但是公司意识到技术短板和矢量变频技术的重要性。为解决短板,2004年英威腾从外部引入技术团队,成立矢量控制专项研究小组。经过一年多的研发,英威腾技术团队攻克了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IGBT并联技术等关键软硬件技术,成功研制出高性能的CHV系列中低压矢量变频产品。此后,英威腾相继发出价格更为大众化、并带有矢量控制功能的CHE和CHF低压及CHH高压系列变频产品,2008年底又成功研发采用PWM整流器技术的四象限变频器,是业内屈指可数的几家掌握四象限技术的本土厂商之一。
2017年以来,英威腾适度收缩经营效果不达预期的投资与非核心产业,如降低对英威腾能源管理、行之有道、固高股份的持股比例;终止年产600台防爆变频器之募投项目,注销徐州英威腾电气设备。同时,在新兴业务领域加大投入,如参与设立新能源汽车创新联盟产业基金;提高对英威腾智能控制的持股比例;全资收购唐山普林亿威科技,强化新能源车电机技术储备等等。上述重重动作为英威腾2017年的业绩贡献增色不少。数据显示,仅2017年前三季,英威腾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8.86%至14.08亿元,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倍至1.77亿元。
目前,从2020年半年报可以看出,英威腾68%的营收来自工业自动化,其次是占比24%的网络能源和7%的新能源汽车。在疫情的影响下,工业自动化优势凸显,不仅为国产实现进口替代创造了机遇,同时在国家大力扶植新能源汽车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又将为其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依托电力电子技术的同源性,变频器企业具备向伺服驱动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UPS等产品拓展的优势基础,面向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外延衍生并购是其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行业内龙头企业汇川技术、英威腾已开始涉足PLC、伺服、电动汽车控制器等产品,实现由单一的变频器向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转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合康新能公司成立于2003年,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简称“合康变频”。合康新能上市后进行了多元化的布局,现阶段高端制造板块以高低压变频驱动器、伺服系统为主,新能源板块则致力于开展汽车动力系统、充电桩、光伏发电、垃圾发电等项目。公司主力高压变频器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行业第一。
从2006年到2011年, 合康收入从0.35亿元增长到5.9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02%;净利润从159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2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0.78%。自合康推出高压变频器产品后,受到市场的欢迎,订单前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2006到2011年,合康高压变频器订单量从68台增长到1634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8.86%。
自成立以来,合康一直专注于变频器主业发展。当2010年新能源产业火热时曾明确,合康表示不涉足光伏、风能逆变器等业务。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拓展业务,合康在围绕高压变频器进行了横向、纵向的开拓。横向上,合康发展了高性能高压变频器、中低压及防爆变频器等产品;纵向上,合康收购了上游变压器公司,并与下游厂商建立了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收购上游变压器公司,合康可以更好进行成本控制。
据《变频器世界》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合康按订单金额统计的公司市场份额为10%,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二。2009年公司的订单台数占市场份额的11.24%,订单金额占市场份额的12.83%。2010年公司订单台数占市场份额13.38%。而从近两年来看,合康高压变频器业务表现较为稳健。
2017、2018年合康总体收入有所下滑,主要是因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业务收入下滑,2015年底并购的北京华泰润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所致,这也导致了公司在2018年计提商誉减值。细分业务来看,合康新能传统的高压变频器业务(现归类在节能设备高端制造业务)2017年以来收入继续保持增长,2017、2018年节能设备高端制造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8.3%、9.3%。
公告显示,2018年合康在高压变频器市场占有高率国内第一。其生产的压变频器,可细分为通用高压变频器和高性能高压变频器两大系列,应用领域涉及电力、矿业、水泥、冶金、石化、建材、军工等行业,可实现对各类高压电动机驱动的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提升机、皮带机等负载的软启动、智能控制和调速节能,从而有效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工艺控制及自动化水平。其中高性能高压变频器适用于矿井提升机牵引变频、轧机变频传动、船舶驱动以及高速机车主传动等高端领域。
近年来,国内高压变频器市场容量相对平稳开云电竞,行业处在更新换代、寻求突破的调整期。作为本土高压变频器龙头厂商,合康也是不断尝试和寻求突破,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围绕中低压变频器整体国产化率仍不高,市场空间相对较大的特点,合康整合武汉合康和长沙日业的资源,拓展中低压及防爆变频器产业,努力提高市场份额。
经过17年来的积累,合康的高压变频器国内市场保有量第一,日业电气低压变频施工电梯一体机也稳居行业前列,四象限技术、水冷变频技术、无速度矢量技术、永磁同步直驱技术、极端工况细节处理技术等五大技术一直走在业内前沿。
经过多年发展,合康目前业务主要有节能设备高端制造产业、节能环保项目建设及运营产业、新能源汽车总成配套及运营产业,发挥不同作用,“一增两稳”共同带动“合康变频”走向“合康新能”,而被美的收编整合,其又将迎来快速发展。
3月25日,美的集团通过公告对外表示,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下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简称“合康新能”)。收购完成后,美的将通过美的暖通拥有合康新能23.73%股权。美的集团在公告中表示,除在工业变频器和伺服系统方面的优势以外,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上的拓展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麦格米特成立于2003年8月,于2010年9月由麦格米特电气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初期着力发展平板显示电源,并顺利成长为行业领军者,逐步实现资本积累,并依托技术研发积极推进平台化发展战略,拓展公司产品范围。目前,麦格米特产品主要涵盖智能家电、工业电源及工业自动化三大领域,且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变频家电功率转换器是实现由我国电网工频50Hz转换为其他使用频率的电能转换器件。相较于传统基于50Hz工频的家电产品,变频家电产品具备主动的电能控制能力,并依据环境反馈调节功率输出,更加节约能源同时也具备更加人性化的功能体验。消费升级背景下,变频家电在近年全面发展,主要产品涵盖变频空调、微波炉等。
麦格米特依托成熟的功率变换控制平台及及电源控制技术,在2012年开始踏入变频家电功率转换器领域,并将产品主要应用在快速发展的变频空调和变频微波炉行业。我国空调产量逐年上涨,由于2017年高温天气增多,同时受益于2016年去库存,为空调市场补货释放足够空间,2017年空调产量达1.8亿台,同比增长达12.4%,变频空调产量增速应该更高,2011-2015年变频空调产量占比有40.54%上升至60%。变频空调的大量生产带动变频功率转换器产销。微波炉市场整体规模存在小幅波动,2017年产量达到5年以来峰值。
凭借在变频功率转换器方面的技术积累,麦格米特与新科、松下、格兰仕等变频家电制造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变频家电智能转换器。空调、微波炉变频化进程推动企业上游产品增长。2012-2016年间,麦格米特变频家电智能转换器整体营收显著增长。2014年其变频功率转换器实现量产,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9,299.67万元。2016年由于来自格兰仕、新科的订单下降,营收未大幅增长,达到9,761.01万元,毛利率波动上升,并逐步趋于稳定,2016年实现毛利2,290.81万元,毛利率23.47%。
依托自主研发及技术经验积累,麦格米特建立起以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技术为基础,以功率变换硬件技术平台、数字化电源控制技术平台和系统控制与通讯软件技术平台三大平台为架构的核心技术平台,并围绕核心技术平台技术,开展延伸细分市场产品,满足多行业下游客户多元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需求。2020年10月29日,麦格米特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6亿,同比下降7.4%;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同比增长1.2%;每股收益为0.59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9.2%,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1.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蓝海华腾于2006年创立,2016年在创业板上市。蓝海华腾致力于中低压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逆变器等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其中低压变频器包括通用产品和行业专用产品,主要分为 V6、V5、E5 三大系列变频器,电压等级涵盖 AC220V至1140V,功率范围涵盖0.4kW至3000kW,可以应用于起重、空压机等行业;伺服驱动器包括异步伺服驱动器和同步伺服驱动器,电压等级涵盖AC220V至480V,功率范围涵盖 0.4kW至132kW,主要应用于电液混合驱动类设备;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电压等级涵盖 DC200V至780V,功率范围涵盖2.2kW至280kW,可用于各类电机的驱动和控制,目前主要终端对象为电动汽车。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旺盛,蓝海华腾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业务已成为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据统计,蓝海华腾电机控制器2011年-201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8.4%,2016年前三季度主要受电动物流车带动,该业务同比增长263.9%,占比公司总营业收入比例高达 78.9%。反观,蓝海华腾中低压变频器业务营业收入维持1亿元左右,伺服驱动器营收占比在10%以下,对整体业绩影响较小。
据蓝海华腾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2019其营业收入分别为4.01亿元、3.2亿元,其中中低压变频器收入为1.11亿元、1亿元,同比分别减少20.34%、9.71%。中低压变频器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占由27.78%提升至31.49%。从具体数量来看,2018年蓝海华腾中低压变频器销量为51128台,2019年销量为58977台,同比减少13.31%。
面对工控用户与日俱增的轻量化和简单易用的诉求,蓝海华腾今年5月推出了全新一代高性能VTS系列变频器、伺服驱动器产品,凭借核心技术优势、控制性能和可靠性,有望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实现快速地突破和进一步的发展;依托在电机控制技术的积淀,今年7月推出了AIEC 3300电梯一体化控制器产品,正式进军电梯市场。据蓝海华腾表示,VTS、V9等新产品的需求潜力大,电梯控制产品的市场需求已进一步打开,对工控业务形成有力支撑,使蓝海华腾在战略布局上形成了双轮驱动局面。
在政策支持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受益,蓝海华腾积极探索细分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从商用车的增量和替代需求,到专用车领域的持续拓展等。近两年蓝海华腾与比亚迪的合作频繁,双方围绕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的技术及应用开展有效的研产和配套。2019年11月,蓝海华腾与比亚迪半导体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在电机控制器单元、动力电池、高压直流继电器、金属化薄膜电容等产品的应用与推广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今年5月,蓝海华腾与比亚迪半导体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一个月后,蓝海华腾子公司新余华腾出资2500万元参与比亚迪半导体的股权投资,切入“第三代半导体”领域。蓝海华腾与比亚迪半导体深入合作,对电动汽车控制器及相关技术有着显著推动作用。
智光电气成立于1999年,主要专注于电气智能化控制领域,致力于能源动力领域节能增效技术研究以及解决方案设计、工程应用和服务提供,同时全方位开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分布式能源与传统能源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和综合利用,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用户侧服务和售电业务,谋求打造业务新增长极。
智光电气高压变频调速系统连续多年被评选为“中国高压变频器十大品牌”。在超大功率高压变频系统应用方面,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形成了300MW-600MW火电机组电动给水泵变频控制节能改造、600MW 及以上火电机组联合引风机变频控制节能改造等多项高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公司的高压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在电网安全稳定控制和新能源接入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承担“南方电网 MW 级电池储能 863 课题示范工程”能量转换系统的研制;对新能源接入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作为主要单位组织起草《光伏智能变电站》标准等等都体现了公司在电器控制设备领域领先的市场地位。
目前,智光电气主营产品和业务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电气设备类,一类为综合能源服务类。智光储能为客户提供包括储能技术咨询、储能系统集成、储能设备销售等业务,也可为广大储能系统集成商提供储能电池PACK集成、BMS、PCS及EMS等核心关键技术及设备,并可提供电芯及电池PACK测试技术服务。公司的储能产品序列包括电站型储能系统(高压直挂级联型高压储能)、需求侧储能系统(多模组分散式集成储能)、移动储能产品及移动储能测试车等服务,可为不同应用场景的客户需求定制提供高效率、高可靠性及高安全性的储能系统技术及装备。
受到下游景气度降低的影响,2015年智光电气电机控制与节能产品毛利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2020上半年,智光电气实现营业收入9.01亿元,同比下降16.2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35亿元开云电竞,同比下降43.91%。报告期内,智光电气中标并签署了华能乌海电厂、广州发展集团珠江电厂、国粤(韶关)电力储能调频等项目;茂名电厂储能项目已完成测试并试产;乌海电厂储能项目进入安装调试期,将于第三季度投产;粤芯储能项目已完成综合竣工验收和交付;五沙电厂储能、江苏万邦储能等已投产运行。公司储能测试专用车已在南方电网(广东电科院)及国家电网(中国电科院)投入使用,后期公司将加强储能测试专用装备的市场推广。
上世纪90年代以后,虽然日本经济增长迈入停滞阶段,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用工成本高的严峻形势,但在制造业稳步升级的助推下,日本的自动化行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日本自动化企业通过全球性扩张,也为2000年以后当日本本土自动化行业进入下行之时,确保了这些企业仍能实现较好增长。
研究指出,日本自动化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加速海外业务拓张,从设立办事处、销售网点,到后期设立生产工厂、研发中心,逐步实现海外业务的本地化扩张。2000年左右,日本自动化产业的龙头企业收入60%-70%仍来自日本本土,而近年来日本本土收入占比大多已降至40%以下(比如发那科20%以下,安川30%以下),海外业务已成为这些企业主要收入来源。而随着海外业务持续有力的推进,日本自动化产业重新迈入快速增长车道。
与日本自动化产业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快速成长阶段相类似,中国自动化行业发展可能呈现增量、存量互相拉动,并叠加全球化发展的特点。同时中国与日本有两大较为相似的特征:其一、当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类似,处于快速提升的时期,催生了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的需求;其二、当前中国制造业结构也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类似,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高端制造、精密制造产业的比重正在逐步加大,而高端制造、精密制造也极大依赖自动化设备。
尽管2020年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让自动化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在短期受到一定抑制,但参照日本自动化产业发展路径,中国目前人工成本持续升高和制造业稳步升级两个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自动化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变频器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旺盛。
此外,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的出口额常年保持全球第一,且出口的结构在不断优化、价值量在持续提升。微观层面看,部分行业(电子、家电、机械设备等)海外收入占比已经很高,走在了国际化的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深度进入全球供应链,为自动化产业海外拓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研究指出,中国自动化产业海外收入占比在过去10年中一直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海外收入占比(取16家上市公司计算)自2007年10.4%提升至了2017年的24.4%。其中元器件企业相对于产品企业海外扩张走得更远,例如元器件企业平均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30%以上,相对于产品公司要高很多。同时,部分元器件企业已经深度进入全球供应链,在行业中市占率居前,具备成为全球性大公司的潜力。目前,中国的自动化产业已具备比较清晰的竞争力,部分细分业务也已进入全球供应链,行业发展也可能会叠加全球化发展的特点。
早在2014 年,我国就开始大力扶植新能源汽车产业,年内对新能源行业补贴规模高达70亿。在“十三五”规划下更是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强调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和产业链技术系统开发,到2020年当年目标产量为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量超过500万辆。也正是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下,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势如破竹,销量从2015年的8.4万辆增长到2019年的120.6万辆,据预测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00万辆。2018-2020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7%。
电机电控是新能源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价值约占到整车的27%。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电机电控的需求巨大。目前电机电控主要有两种供应模式,一是整车厂商自己生产,另一种是第三方的电机电控厂商。目前我国电机电控市场集中度较低,工控行业中的汇川技术、英威腾、麦格米特、蓝海华腾、英博尔等公司已经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产业。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国内整车企业中仅有中车时代、宇通客车、中通客车、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少数车企具有自主配套电控能力,其余车企均采用第三方电机控制器,而且行业集中度较低,寡头优势尚不明显,未来市场会整合加速,具有工控电控技术优势的第三方供应商已经开始布局乘用车市场,未来有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2020年10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下称“路线”)正式发布。技术路线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几大目标,即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等。科学规划了“1+9”的技术路线图,即总体技术路线图和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9个细分领域技。2020年10月29日中国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内容指出加快壮大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不仅如此,世界各国纷纷推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比如挪威和荷兰计划于2025年前全面禁售燃油车,德国和印度给出的时间是2030年,英国和法国则是2040年。按照远期规划,中国有望于2050年以前实现传统燃油车的全面退出,而以北京为代表的特大型城市,公交车、物流车、出租车以及网约车市场或将提前到2020年实现全面新能源化,私家车领域则将在2030年前后完成这一目标。从长远看,新能源汽车庞大的市场替换需求,不仅为本土变频器企业的发展壮大预留了空间,同时也为其参与国际市场竞技提供了大舞台。
联系开云电竞
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新产品发布和最新的资讯文章。您有什么问题或要求吗?
点击下面,我们很乐意提供帮助。 联系开云电竞